关于我们 | English | 网站地图
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新能源
  • 地热
  • 汪集暘:大力发展地热能,打造智慧分布能源

汪集暘:大力发展地热能,打造智慧分布能源

2021-12-27 15:29:41 中国能源网   作者: 李颖整理  

2021年12月7-8日,以“双碳目标下的智慧方案与行业机遇”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于西安召开。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、中国能源网主办,陕西分布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。

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暘作了主旨演讲。汪集暘表示,地热是地球的本土能源,分布广泛,要大力发展“地热+”模式,可以与太阳能、风能相结合,当地下的热储存资源用完以后,可以拿来储热,特别是跨季节储热,是国际领先的课题和应用。

以下为会议演讲实录:

一、地热是地球的本土能源

地热是地球的本土能源,具有稳定、高效、分布广等特点,更重要的是没有碳。碳中和、碳达峰是大家最近在热议的话题,地热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五大非碳基能源之一,起到非常大的作用。

在地热界,一般都是把地热作为地球的本土能源,什么叫本土能源?本土能源就是地球土生土长的,主要来自地球内部。大家都知道,太阳能、风能、生物质能都来自太阳,只有地热是地球的本土能源,所以国际地热界很喜欢用一个词,叫做地热是地球的本土能源(indigenousenergy)。换句话说,地热是土生土长的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利用效率高,它的平均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70%~80%,高的时候,像一些高温的地热发电站甚至可以达到95%以上。

太阳能、风能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,搞电力的能源界,把地热能作为一种所谓地球基础载荷(baseload),能源利用效率非常高,所以在碳中和、碳达峰当中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。

二、大力发展“地热+”

所谓碳达峰、碳中和,实际上就是要把整个国家的能源系统、电力系统,能够从传统的烧煤、烧石油、烧天然气,转变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,或者电力系统,地热就是其中之一。

地热虽然有很多优点,但是总量跟太阳能、风能相比很小,这种情况下,我们提倡地热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综合利用。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能一定要搞大联合,也就是说我们要搞“五湖四海”。在地热不够的地方,假如那边有风能,或者有太阳能,我们要搞“地热+”,这在四、五年以前就提出来了,而且得到了地热界和新能源界的认可。假如说某个地区在清洁供暖、雾霾治理等方面非常有需求,但是地热资源还不太够,我们就可以把风能、太阳能,甚至其他的废热都利用起来。

我们一定要搞“地热+”,“地热+”可以总结成八个字:“五湖四海,天地合一”。大家知道《易经》里边讲“天人要合一”,那是讲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怎样和谐共处,这里讲的“天地合一”,就是太阳能和地热能要结合起来。还有就是要动静结合,也就是说,风能是动的,地热是不动的,在一个地方假如达到热损了以后它就不会变。

三、充分利用地热能

上世纪七十年代,李四光教授提倡大力开发地热的时候,曾经提出,他说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,有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能源(可能个别的字句会有出入,但是大体是这个意思。)从那以后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,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就蓬勃发展起来了,那时我在研究地下凉水,也就是水资源,慢慢开始搞地热,变成地热资源了。但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,采出来地热以后,地球内部的含水层、储热层就空了,这样腾出很大的空间来,我们就可以把多余的太阳能、风能,甚至其他的非碳基能源,包括核能、水能、抽水蓄能电站等等,用不完的这些能量,把它们变成热能放到地下。

我前年到苏黎士理工大学访问的时候,我的一个好朋友,他是原国际地热协会主席,也是苏黎士理工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。我送给他一本叫《地热学及其应用》的专著,他看后很高兴。他有一个学生在美国做了十几年,现在回到苏黎士理工大学,他们把地热称为地球的电池(earthbattery)。后来我跟他讲,这可不是一般的电池,起码是一个可以来来回回充电的电池,我的手机正好在边上,我就跟他说,手机不要充电吗?在中国我们叫充电宝。你还不如把它叫成earthcharger,不要叫earthbattery,他说我的这个提法很好,所以就这样叫开了。

图片

《科技导报》是双月刊,一年要出24期,每期都要请院士写一个卷首语,针对这一期的内容,我后来写了“地球充电/热宝”,可以利于余热,这要分两步走,充热比较容易。后来我举了个例子,比如说像雄安新区,大家都知道大型岩溶热储,这在我们国家是很有名的。什么叫大型岩溶热储?大家都去过桂林山水,桂林山水的地表水、地下水都非常丰富,因为那里的岩溶很发达,有漏水洞、地下暗河等等。雄安新区在远古代的时候,把这些风化了的岩石埋到地下了,大概在地下2000~3000米,现在出水的温度都要七八十度~八九十度。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做华北地热的时候,我亲自量的中石油勘探的一井口温度是104度。

假如把里边的热水取出来用,里边的空间就腾出来了。雄安新区的边上就是白洋淀,比如白洋淀本来的水温大概20多度,我们就可以把白洋淀的水用太阳能,或者其他的能源,把这些废弃下来不用的能源加温加到40度、50度,甚者60度,就会变成非常好的地热资源。

前一阵大家还在争论地热到底还够不够,我说绝对没问题,但还要做勘探工作。现在中国地调局、新星绿源公司都在做进一步的勘探,这是大家都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。现在储热最大的问题就是量很小,成本很高,更大的问题是不能跨季节,而地热可以跨季节,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储进去,只要有废热把地表水体或者其他的水体加热。

今天主要讲怎样储热。储热非常简单,而且非常可行,所以中国科学院在五年前为了张家口即将举办的冬奥会,我们用太阳能、风能,以及其他新能源、可再生能源为冬奥会的用能解决问题。张家口有用不完的风能、太阳能,我们就想办法把地表水体加热以后,储到地下,为冬奥会场地供暖,这也是从地热的角度为冬奥会做一份贡献。

总的来说,今天主要讲了三个问题:

第一,地球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唯一的地球本土能源,稳定性、适应性都非常好,而且是五大非碳基能源之一。现在非常盛行的几大能源,包括核能、水能、太阳能、风能,再加上地热能,我想地热能有其独特之处。

第二,地热一定要搞“五湖四海”,搞大联合,我们一定要“地热+”。

第三,地下的热储存用完以后,还可以拿来储热,特别是跨季节的储热,这是国际上非常领先的课题和做法。

(内容根据第十七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发言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。整理人:李颖)

 




责任编辑: 中国能源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