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 | English | 网站地图

王晓明:未来能源与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趋势

2023-10-10 14:29:00 中国能源网

编者按:2023年9月12-14日,以“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”为主题的“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”在江苏常州武进召开,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。会上,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、研究员王晓明发表了《未来能源与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趋势》的主旨演讲。

以下内容根据论坛演讲实录进行整理。

王晓明:谢谢主持人,非常高兴能参加我们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碳中和产业合作论坛。我的发言题目是“未来能源与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趋势”。这个题目有点长,但是关健词还是落到产业上。

前段时间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的时候,也提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,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这三个句子的表述,其实又引起了我们学界、政策界的思考。

今天这个发言题目也是在总书记讲话下的,我们对战新产业、未来产业和碳中和的关系,特别是未来能源和碳中和的关系,这是我们思考的主题。

未来产业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,在战略新兴产业一篇里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这一章里面有明确的提出。在近两年,特别是今年以来,提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,其实在2020年,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时候已经明确提出,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,着力壮大新的增长点,形成新发展动能。在2020年同年10月,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,又第二次提出。今年在黑龙江调研的时候,这是总书记讲话里面明确的,点到未来产业是第三次。后面和新质生产力,这是又有一个新的提法和表述。在我们国家的顶层设计,主要是十四五规划里面,明确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,我们未来能源肯定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实现国家双碳战略,最终是要靠科技驱动,要靠产业驱动,要形成内生驱动的动力。未来产业现在来看,还是承载着这样一个作用的。在去年二十大报告里面体打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里面,点到新能源、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,刚才黄主任也提到,我们在新能源、绿色环保、绿色循环经济,之前都是有专门的提法,到二十大报告,是延续了这样的提法。同时又在面向未来的五年、十年、十五年,又结合新的科技创新,给这样的绿色低碳产业注入新的内涵。我们琢磨来、琢磨去,也是我们的想法,契合大会的主题,我们认为可以把新时期的含着新内涵的产业体系,可以定义成碳中和产业。

刚才说到碳中和产业和未来产业,和战略新兴产业还是有内在的联系。这个未来产业是在我们国家领导人、国家的战略层面有这样的顶层设计的。未来产业是什么内涵特征,这里简要的快速也给各位嘉宾做一个简要的介绍。未来产业主要还是依托这样的新科技变革、突破带来的新产业形态,对下一阶段的产业发展、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。其实刚才王教授也提到颠覆性,不是我们产业的渐进式的发展,它是未来科技前沿的突破,颠覆性技术的创新驱动的新产业。在二十大报告里面提到的“四新”,新领域、新赛道、新动能、新优势,其实是非常准确的,未来产业的特征;第二,未来产业是技术突破与未来需求的升级,是两个驱动力共同推动的,这种需求我们把它和未来经济社会的愿景、场景创新结合起来,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两个动力、两个轮子;第三个特征,未来产业发展一定是融合各类技术,形成新的产业业态,这里融合共生应该是典型的。第四个特征,它需要新的组织方式,甚至新的生产方式,和生产关系相关,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来保障。这是对未来产业内涵特征的认识。

未来产业从新的科技发展方向、趋势,也是含着今天这个主题,就是这个绿色、低碳,主要还是体现在对新能源、绿色产业,包括交通、能源、城市建筑、农业等等,包括未来新的氢能、储能、绿色电力,构建新的能源体系等等。以及低成本的未来能源技术,包括核能等。这样的一些技术和产业群体性布局发展,这是在大的科技创新、产业变革的趋势上,我们绿色是其中的重要方向和赛道。在我们国家绿色低碳或者是面向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、产业布局,在我们国家整体层面,有了前提布局,重点结合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,地方的科技和产业的基础、条件,以及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,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、整体联动的体系,里面核心的还是两个东西,一个是科技,一个是产业,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驱动我们未来能源、碳中和产业发展、布局的核心要素。

在未来产业里面,能源是重要方面,主要还是体现在低碳能源上。因为在我们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,这是十二五确定的产业发展领域,包括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、节能环保,其实是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产业分类和产业布局。我们今天提到的未来产业,应该说是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接续性的产业升级和布局,它和战略新兴产业里面提到的这些重点产业,还是有区别的。主要区别是体现在新的前沿科技、颠覆性技术、新的需求和新的科技和产业联合体,是区别于战略新兴产业的。我们用的词来表述,低碳能源,把能源和双碳国家战略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,这是我们未来产业、未来能源的新认识和内涵。

在十四五的国家规划里面,未来产业中是提到了氢能和储能,以新的氢能和储能,以新的绿色能源构建新的能源系统。还有下一代的先进核能技术,构建下一代的,包括已经在能源战略里面明确的新型电力系统,和新型能源体系里面提到的关键技术,系统性的平台和技术,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除了能源角度,我们还有一个跟碳相关的,这个碳是低碳、零碳、负碳,特别是CCUS技术,在现在也已经进行了研究和前沿探索,积蓄力量,把它作为未来能源低碳发展方向的重点。

以上总结一下,就是未来能源与绿色低碳产业,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我们如何推动发展,这是我今天发言的主题。这个主题从大的全球发展趋势来看,能源革命、革命技术的前沿探索,从来都是科技革命、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。能源关键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全球性的,根本性的,或者说从基础设施、国家经济社会体系构建上,都会发挥基础性的作用。

未来能源在十四五以及2035愿景规划体系内,作为新兴产业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、新赛道,是发挥这样的作用。我们讲十四五、2035愿景目标,我们的前沿技术,或者是前沿领域方向,肯定不仅仅是能源、低碳这样一个维度,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技术。这些技术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,就是交叉融合。特别是现在的数字化技术和能源系统的交叉融合,特别是在电网,在能源的低碳或者是面向碳中和的转型,没有数字化的技术支撑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工具。除了数字化技术,材料、未来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以及未来能源应用的新领域,这些都是孕育着前沿突破和产业探索的机会,这儿就不再赘述了。

在产业角度,其实我们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作出一些顶层设计和谋划,我们前段时间发改委也出了一个绿色低碳产业更新目录征求意见,我们仔细研判了一下这个目录清单和分类,核心还是低碳能源、低碳技术的创新,以及低碳能源、低碳技术形成的新产业的赋能,对工业、农业、建筑、交通等等,形成一个推动作用。这是在我们国家新兴产业分类和政策体系上,已经有所考虑。前段时间我们讲大的战略是国家的双碳转型,从双碳转型,从党中央国务院到部委,都已经明确了这个方向,包括整体的工作部署,但是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的战略方向目标出来以后,它的驱动、推动产业发展和市场机制,这应该是在实现这些目标上重点发力的地方。我们必须要靠市场价值、企业内生的动力推动双碳转型。这是落到了碳中和产业范畴,从微观主体到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,到市场的机制和环境、相关的政策法规,在这个角度都要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设计和实质性的推动。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。

重点领域,目标是很明确的,主要还是在能源、工业、交通、建筑,这四大领域也是我们碳排放的四个大户,肯定是要优先把这些领域作为考虑对象的。还有除了前面专家提到的科技、产业的体系化建设和推动力之外,也还是要在社会形成碳中和的合作和服务体系。我们之前在这个方向有一些系统思考,新的合作服务模式和新业态的探索,这里列了能源、消费、供应链、科技、数字、贸易、金融等等,包括经济维度、社会维度,也包括科技和产业维度。我们把这种模式和重点领域结合,形成这样一个矩阵,看在里面可以做的事还是比较多的。应该说工作任务真是要推动的话,也是比较繁重的。

以上是对这个整体性的认识。从能源的角度,应该还是我们双碳转型的主战场、主阵地,这是我们能源研究会领导发言里面表述的,我印象是非常清楚的。把能源低碳化的模式建立起来,这个产业培育起来,那么我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这个图是来自中科院刘中民院士的报告,低碳能源,或者说未来的新型能源体系,非常复杂,应该是一种体系化的推进,不是单一产品、单一技术,在里面当然也能找到比较核心的,氢能、储能,我们认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是围绕绿电,未来产业的重点是围绕绿氢,未来有了绿电和绿氢两个轮子,两个抓手,我们未来的新型能源体系,就有了基础和核心推动力,这也是我对刘院士提法的个人理解。

在推进过程中,包含的方面也很多,这里我也不再赘述了,因为这主体是能源部分,也包括了一些能源利用过程的流程再造,同时跟数字化基础设施等等方面,要有一个综合、融合、协同的关系。最终未来肯定产业化还是应该走低碳产业化、产业低碳化、低碳价值化的三化推进框架。产业在里面慢慢的能找到自己的主体形态和价值载体。未来能源,氢能储能,不再赘述了,过去这一两年是各大论坛讨论的核心。

最后是几条建议。

第一,现在整体来看还是总书记讲的那句话,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,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,形成新质生产力,这里我们的科技创新、关键技术突破是重中之重,在未来能源、绿色低碳还要布局一批这样的先导区、先行区、实验区,来集中各类主体和要素,发挥攻关作用。同时也要从产业机制上进行培育,形成新机制、新政策,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。要把能源革命、数字革命结合起来,建立未来交叉融合、融合共生的发展态势。最后是大力发展未来壮大未来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,相信我们这样的碳中和产业茁壮发展,未来是可期的。

我的发言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




责任编辑: 李颖